
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为何屡禁不止?
据报道,在责令涉事学校停止违规收费、取消分班之后,当地教育局召开全区教育系统专题会议,对该校违规问题予以通报批评,举一反三组织开展违规收费问题集中排查整治行动。但显然,要真正杜绝此类现象继续发生,整治要真正体现出力度,仅通报批评是不够的,还应该在此基础上,进一步调查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问题,根据调查结果,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,以及负有监管职责的上级主管部门的责任。不能让违规操作的人总是“零风险”。
编辑/谭卫平
云南省普洱市一中学以是否购买5800元/套的平板电脑为依据,将学生分为智慧班和普通班。目前,普洱市有关部门已责令该校立即停止违规收费行为,取消智慧班与普通班分班,督促该校向719名学生退还了全部违规收费244.46万元,并将平板电脑、配套设备及教学资源收回供统一教学使用。
今年3月,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指出,要坚决禁止强制要求家长和学生购买终端设备和数字服务,防止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。让教育改革经费用到刀刃上,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、成才,智慧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智慧效能,走歪走偏不是智慧之道。
不排除有的供应商,是拿着有关部门(或人员)的推荐材料,进校园推销产品的,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难以拒绝,于是以改革实验之名配合安排学生购买,在家长举报后,对学校的处理也就难以从严。还有一种可能则是学校有关负责人员和供应商有一定利益关系,从推销产品中收取回扣、好处。具体到哪一次、属于哪种情形,都需要把来龙去脉调查清楚,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。
按是否购买平板分班、向学生违规收费,这类事件被曝光、通报的已有数起。据调查,有的地方教育部门想推进智慧教育项目,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“亮点”,却缺乏经费,于是默许学校向学生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收费,根据是否购买平板电脑分班就带有强制意味。对于这样的违规收费,往往需要家长反映情况,才会推动调查。
学校推进智慧教育改革创新,是符合时代需要的,但是不能把成本转嫁给学生和家长。同时,为避免出现利益输送、滥用经费的问题,需要在纳入预算时进行科学论证,并广泛听取学校、教师、学生家长的意见;在具体执行时,要进行公开招标,确保产品与服务质量,对开展教育改革的成效进行专业评估与社会评价。